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集團所屬柳州五菱新能源聚焦降本增效與供應鏈韌性提升,通過管理創新、整零協同、綠色轉型與數字化升級,推進傳統采購向價值采購轉型,賦能集團“菱勢工程”建設,為新能源整車業務與集團各項業務高質量協同發展構建供應鏈競爭優勢。
01 構建供應鏈協同體系
以“菱勢”新能源整車品牌建設為引領,柳州五菱新能源圍繞“WLNE四葉草理念”,聚焦資源整合與價值共創,發揮供應鏈鏈主企業樞紐作用,構建以生產為導向的供應網絡,引導上下游聚焦成本優化、技術協同與交付效率提升。
在采購降本工作中,打破“零和博弈”思維,聯動技術部門與供應商共同探討VA/VE降本方式,通過優化產品設計方案、包裝物流模式等方式,尋找產品整體降本空間。同時,驅動行業頭部供應商與技術部門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的協同,選擇更有行業競爭力的合作伙伴和更具前瞻性及高性價比的產品方案,形成雙向賦能的良性循環。例如,黃金倉平臺實現了電機電池二合一方案的落地,在實現降本的同時也大幅提高供應鏈品牌力。
同時以績效導向開展能力共建,建立覆蓋質量、成本、技術、綠色發展的供應商績效評價體系,通過“比學趕超”的競爭機制,推動供應商提升專業化水平。
聚焦“保供、保質、保價”,強化基礎管理能力。建立多層級風險防控體系,以年度生產計劃為基準,對核心供應商開展產能負荷、物流、原材料儲備實施監控,提前識別風險并做好多元化布局。針對物料特性建立分級管理機制,優先保障生產基礎運行、重點傾斜關鍵項目需求、極速響應緊急物資缺口,實現采購計劃滿足率95%以上,有效避免因物資短缺導致的生產停滯。
圍繞“菱勢工程”開展“整零協同”專項攻關行動,實現電驅橋、鈑金件等零部件的質量表現顯著改善。今年以來,廣菱技術A/B類問題歸零,百臺缺陷總數下降67%;零部件事業部底盤模塊百臺缺陷總數下降30%,整車后橋異響合格率較去年提升60%。
推行“鋁代銅”、“銅包鋁”、“竹代塑”等材料替代方案,聯合供應商開發低成本、高性能材料。同時深化電池采購戰略談判,通過原材料價格聯動機制與長期協議訂單鎖定,2025年電池采購成本較去年同期下降11%。
在A100C等新產品項目中,組建跨部門PDT專項小組,通過“快速決策 + 夜班攻堅”模式壓縮項目周期:連續2個半月開展夜班專題會,集中完成122 份生產物料 SOR/EWO(含 578 個零件,其中 201 個長周期零件)、24 份非生產物料 PRE/SOR 的定點定價工作,較常規周期縮短 15 天,確保項目關鍵節點按時交付。
PTD小組開展零部件聯合測評
建立“采購- 項目 - 技術”三方聯動機制,提前介入零部件選型與成本測算,新產品采購成本達成項目目標,為量產爬坡奠定成本基礎。
積極響應國家綠色制造號召和集團“菱勢工程”,開展綠色低碳現代數智企業建設。制定《綠色采購指南》《綠色供應鏈管理辦法》,并將環保指標納入供應商績效考核,優先與使用清潔能源、推行循環經濟的企業合作,從源頭降低供應鏈環境影響。
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申報啟動會
建立常態化信息披露機制,定期公示綠色供應鏈建設進展與成效,主動接受監督。2024 年完成 200 余家重點供應商綠色評價,已推動超 30% 供應商完成生產工藝綠色升級,為公司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積極申報國家級綠色供應鏈評選,以評促建、以評提質,不斷完善綠色供應鏈建設體系。
目前,柳州五菱新能源也將數字化建設作為打造卓越團隊的一大抓手。策劃開展LOS系統的優化升級,打造敏捷的庫存監控平臺,以便實時、精準地獲取庫存動態,在確保物料穩定供應的同時,有效降低庫存積壓風險。
后續將充分擴展數字化應用場景,打通采購商務管理平臺、SAP系統、LOS系統的數據集成,實現采購商務、供方管理、物料拉動、結算、質量管控等應用場景的數智化覆蓋,構建產供銷全鏈路高效協同的數字化生態,為采購決策提供堅實支撐。
05 流程優化與合規風控雙強化
針對業務復雜性,柳州五菱新能源系統優化了采購流程,構建起“精簡高效 + 風險可控”的管理體系。
流程優化討論會
精簡冗余審批環節,打通跨部門流程斷點,將審批周期減少至少3天以上,同時嚴肅JPC會議審議機制,實現100%定點定價事項內部合規審核。實施供應商全周期管理。同時開展“360 度資信評估”,從經營狀況、技術能力、可持續發展等維度建立準入門檻,新增供貨風險預警流程,有效避免關鍵物料斷供風險。
從理念創新到執行落地,柳州五菱新能源以“務實舉措 + 數據支撐 + 能力沉淀”為路徑,緊扣集團“菱勢工程”,推動從傳統采購職能向供應鏈價值創造中心的躍遷。這一轉型不僅為菱勢汽車的發展筑牢供應鏈保障根基,更在新能源賽道競爭中為企業構建起韌性更強的供應鏈 “護城河”。